第249章
關燈
小
中
大
羅白宿要趕在年前到任,程盛也要在年關時到駐地,一行人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緊湊,又兼那些個軍爺急行軍慣了的,風餐露宿,一刻也不停歇,緊趕慢趕的,總算在十一月的時候,到了朵川。【】
一路上羅天都特地留意了那個祖籍巴旬的腳夫,觀察了幾個月,確實是個老實本分又不多話的,便放下心。
到得朵川,跟著的商隊一一過來告辭離去,羅天都便將那腳夫招了過來,只說自家從上京到巴旬有事,又是第一次來這邊,人生地不熟的,想找個向導,問他有沒有認得的老實可靠的人,最好要通官話的。
那腳夫名叫林山,別人都叫他林子哥,本是巴旬人,後來為了討生活,才跟著商隊東奔西走,最後在朵川討了婆娘,便在朵川落了腳。聽得羅天都說要找向導,當即打了包票,說他老家有個三舅爺,早年也曾南來北往,走過不少地方,官話也會講,後來年紀大了,走不動了,就跟著兒媳從夷縣搬到巴旬府裏住,如今就在巴旬府裏南街的坡子街落腳,為人最是熱忱,羅家到了巴旬若是人生地不熟的,只管找他。
羅天都一聽夷縣,當下就有了主意,對著腳夫著實謝了一翻,又能取了三百文錢做謝禮,那腳夫千恩萬謝地走了。
因程盛有軍令在身,不得多作停留,一行人只在朵川略作盤息,第二天便啟程前往巴旬,臨走的時候,林子哥還背了一匹藍布過來,說是托她們幫著帶給他三舅爺的。
羅天都笑瞇瞇地收了。
上京到朵川走的官道,還算平坦,從朵川往巴旬就有點受罪。巴旬靠近大慶東南,地勢崎驅,就是官道,也是坑坑窪窪的,走得十分艱難。
到了巴旬,程盛自去軍營裏安置,羅白宿便持了名帖先到巴旬府衙報到,見過長官。
巴旬府的長官倒是沒有拿喬,遞了帖子的當天,便接見了羅白宿。趁著羅白宿去巴旬府裏的功夫,羅天都便拿了林山托她們帶的布,去了坡子街,找那腳夫的舅爺。
她們都是第一次來巴旬府,人生地不熟的,這地方靠近東夷,都說當地的方言,聽都聽不懂。她們問了好幾個人,才問到三舅爺住的屋子在哪裏。
找著了地方,羅天都也不急著去找人,先到附近左鄰右舍打聽明白了,這三舅爺是個什麽樣的品性,得知三舅爺確是個老誠厚道的,就是他的兒子媳婦也都是勤勞本分的老實人,這才上門找人。
三舅爺住的院子靠近城墻根上,一座矮土屋,看來也不那麽富裕。
羅天都敲了門,半天才聽到門裏頭有個婦人走了出來,用巴旬話問她:“小娘子,你找誰?”
那婦人打扮得十分樸素,身上也沒什麽戴什麽首飾,但是收拾得十分整潔,衣服雖然舊,漿洗得十分幹凈。
羅天都雖然聽不懂巴旬話,但是多少猜得出來這婦人說話的意思,笑瞇瞇地問道:“請問徐三舅爺是住在這兒嗎?”
婦人聽了,猶豫了一下,然後揚聲朝屋裏喊了句什麽,過了一會兒,便有個小老頭從屋裏慢騰騰地走了出來。那老頭黑瘦黑瘦的,躬著背,精神頭看起來倒是挺好。
羅天都猜他大約就是徐三舅爺,便道:“請問這是徐三舅爺的宅邸嗎?”
黑瘦老頭瞇了瞇眼,看著外頭幾個說話帶著京腔的婦人,口氣有些懷疑地道:“我就是徐三,請問小娘子有什麽事?”
“我們是上京來的,路上正好碰上了林子哥,他讓我們跟您捎了點東西過來。”羅天都笑瞇瞇地回道。
徐三爺這才示意媳婦開了門,將人請了進來。
那院子很小,但是收拾得十分整潔,左邊壘了一只雞窩,還有一個豬圈,院子裏的氣息也並不很大,可見這戶人家很愛幹凈,雞窩豬圈打掃得十分勤快。
羅天都看了暗暗點頭,讓子書將那塊藍布扛了進來,擺到桌上道:“說來也是巧,我們從上京出來的時候,正好碰上林子哥,他知道我們要來巴旬,便特地在朵川扯了一匹布,托我們捎過來,說是這麽些年都沒有回來,給三爺裁兩身衣裳。”
徐三爺聽她們說起林山和朵川之後,便放下了心裏的疑惑,笑了起來,又讓自家媳婦去燒水待客。
“林子可還好?自打他去朵川,一晃都七八年過去了,我還以為他都忘了老家的這些老人了。”
羅天都生怕他開始憶苦思甜回憶往事,忙道:“林子哥挺好的,在朵川娶了媳婦,前年又添了個小娃娃。”
徐三爺聽到林山娶了妻,更高興了,連連點頭:“那就好,那就好,唉,當年跟著一起出去的,總算還有兩個過得好的。”
這話不好說,羅天都插不上嘴,只在一邊微笑著點頭不說話。不一會兒,羅三爺的媳婦覃氏燒了水過來,給給她們添茶水,摸到櫃子裏的茶葉盒時,看到裏頭已經空了,只得回來給幾人一人倒了一碗白開水,有些尷尬地用半生不熟的官話解釋道:“不巧得很,家裏茶葉正好喝完了,還沒來得及去買,怠慢客人了。”
羅天都忙道:“嫂子太客氣了,我在家裏也只喝白開水,嫌茶葉太苦,喝不習慣。”
覃氏得她解了圍,面上的尷尬之色減了不少,一邊給她斟水一邊問:“小娘子聽口音不像是巴旬人,來巴旬是走親戚還是做買賣?”
羅天都道:“其實是回來祭祖的,家裏原本是巴旬這邊的,只是自我爺爺那代起,便去了外頭討生活,這都幾十年過去了,家裏老人念舊,總念叨著想回來看看,只是爺爺年紀大了,經不得舟車勞頓,才由小輩們代勞,好歹也要去給祖宗上個墳燒柱香。”
徐三爺便不住地點頭,道:“正是,不管在外頭過得如何,家裏的老祖宗都是不能忘的。小娘子是巴旬府哪的人?”
羅天都故意皺著眉頭想了一想,道:“咱家祖籍乃是夷縣的,只是那些年日子太難過,實在沒法子,太爺爺才領著爺爺去外頭討生活的。”
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,聽她說起夷縣,徐三爺那雙渾濁的老眼閃了閃,然後才道:“這可巧了,小老兒也是夷縣的,原本東奔西跑,到處混口飯吃,後來老了,跑不動了,家裏的小子看我孤伶伶的一個人,叫我搬了過來,跟著他們一塊過日子,好歹有口飯吃。”
羅天都便誇了徐三爺命好,有個孝順的兒子和媳婦,覃氏在邊上聽了半天,面上神情有些欲言又止。
羅天都看得分明,便借口內急,向覃氏借茅廁一用,覃氏忙引著她去了。
“坐了這半日,怎麽不見府上當家的和小公子呢?”羅天都又問覃氏。
覃氏便道:“咱們普通百姓,哪裏擔得起小公子這一稱呼。家裏窮,孩子早早地就到木器行裏做學徒了,要過年的那兩日方能回來,孩子他爹在集市上打短工去了。”
說是打短工,也就是閑時去集上幫人搬卸貨物,且這活兒也不是天天都有,碰運氣罷了。
“嫂子也是夷縣人嗎?”羅天都又問覃氏。
覃氏笑道:“正是,不過我成親後不久,就搬到巴旬來過日了,夷縣那邊討生活太難。”
“怎麽個難法呢?”羅天都詫異地問,都說人搬窮,火搬熄,一般的人若不是日子實在艱難,絕不會搬離祖宅,跑到外鄉去討生活的。
覃氏倒真是個老實的,好心勸道:“小娘子,你們千裏迢迢來祭祖,心倒是好的,只是如今那邊不甚太平,你們還是早去早回,不要多做停留的好。”
羅天都就嘆了口氣,道:“來時也聽人講了,只是我和我爹都是在華溪那邊長大的,還是頭一回來這裏,咱家祖墳在那裏,我們都不清楚呢。”
覃氏想了想,出了個主意:“如今那裏亂得慌,但凡有點法子的,都搬出來了,你們一個外鄉人過去,實在不妥當。這樣吧,小娘子若是不嫌棄,等孩子他爹回來,讓他帶著你們去認路,他好歹是從小在夷縣長大的,路熟。”
羅天都來一這趟的目的,就是為了拐個熟人一起去夷縣,既當向導,也是翻譯,聽覃氏這麽一說,有些求之不得,幾乎是立刻就答應了:“嫂子,那咱們就說好了,我們在城裏還會再呆兩天,到啟程那日,我就打發人過來接大哥,工錢我就照著大哥平日裏打短工拿的工錢,我再加兩成。”
現在都是冬月了,一個多月後就要過年了,家裏正愁沒錢置辦年貨,巴旬到夷縣來回也得一個月,多少能掙些錢,貼補一下家裏。覃氏倒是也沒有推辭,爽快地道:“成,到時你來喚人就是。”
兩人商議妥當,回到屋裏,覃氏便將這事跟徐三爺說了。
徐三爺聽了,倒也沒有反對,只是面上的神情仿佛有些擔憂的神色。
【)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一路上羅天都特地留意了那個祖籍巴旬的腳夫,觀察了幾個月,確實是個老實本分又不多話的,便放下心。
到得朵川,跟著的商隊一一過來告辭離去,羅天都便將那腳夫招了過來,只說自家從上京到巴旬有事,又是第一次來這邊,人生地不熟的,想找個向導,問他有沒有認得的老實可靠的人,最好要通官話的。
那腳夫名叫林山,別人都叫他林子哥,本是巴旬人,後來為了討生活,才跟著商隊東奔西走,最後在朵川討了婆娘,便在朵川落了腳。聽得羅天都說要找向導,當即打了包票,說他老家有個三舅爺,早年也曾南來北往,走過不少地方,官話也會講,後來年紀大了,走不動了,就跟著兒媳從夷縣搬到巴旬府裏住,如今就在巴旬府裏南街的坡子街落腳,為人最是熱忱,羅家到了巴旬若是人生地不熟的,只管找他。
羅天都一聽夷縣,當下就有了主意,對著腳夫著實謝了一翻,又能取了三百文錢做謝禮,那腳夫千恩萬謝地走了。
因程盛有軍令在身,不得多作停留,一行人只在朵川略作盤息,第二天便啟程前往巴旬,臨走的時候,林子哥還背了一匹藍布過來,說是托她們幫著帶給他三舅爺的。
羅天都笑瞇瞇地收了。
上京到朵川走的官道,還算平坦,從朵川往巴旬就有點受罪。巴旬靠近大慶東南,地勢崎驅,就是官道,也是坑坑窪窪的,走得十分艱難。
到了巴旬,程盛自去軍營裏安置,羅白宿便持了名帖先到巴旬府衙報到,見過長官。
巴旬府的長官倒是沒有拿喬,遞了帖子的當天,便接見了羅白宿。趁著羅白宿去巴旬府裏的功夫,羅天都便拿了林山托她們帶的布,去了坡子街,找那腳夫的舅爺。
她們都是第一次來巴旬府,人生地不熟的,這地方靠近東夷,都說當地的方言,聽都聽不懂。她們問了好幾個人,才問到三舅爺住的屋子在哪裏。
找著了地方,羅天都也不急著去找人,先到附近左鄰右舍打聽明白了,這三舅爺是個什麽樣的品性,得知三舅爺確是個老誠厚道的,就是他的兒子媳婦也都是勤勞本分的老實人,這才上門找人。
三舅爺住的院子靠近城墻根上,一座矮土屋,看來也不那麽富裕。
羅天都敲了門,半天才聽到門裏頭有個婦人走了出來,用巴旬話問她:“小娘子,你找誰?”
那婦人打扮得十分樸素,身上也沒什麽戴什麽首飾,但是收拾得十分整潔,衣服雖然舊,漿洗得十分幹凈。
羅天都雖然聽不懂巴旬話,但是多少猜得出來這婦人說話的意思,笑瞇瞇地問道:“請問徐三舅爺是住在這兒嗎?”
婦人聽了,猶豫了一下,然後揚聲朝屋裏喊了句什麽,過了一會兒,便有個小老頭從屋裏慢騰騰地走了出來。那老頭黑瘦黑瘦的,躬著背,精神頭看起來倒是挺好。
羅天都猜他大約就是徐三舅爺,便道:“請問這是徐三舅爺的宅邸嗎?”
黑瘦老頭瞇了瞇眼,看著外頭幾個說話帶著京腔的婦人,口氣有些懷疑地道:“我就是徐三,請問小娘子有什麽事?”
“我們是上京來的,路上正好碰上了林子哥,他讓我們跟您捎了點東西過來。”羅天都笑瞇瞇地回道。
徐三爺這才示意媳婦開了門,將人請了進來。
那院子很小,但是收拾得十分整潔,左邊壘了一只雞窩,還有一個豬圈,院子裏的氣息也並不很大,可見這戶人家很愛幹凈,雞窩豬圈打掃得十分勤快。
羅天都看了暗暗點頭,讓子書將那塊藍布扛了進來,擺到桌上道:“說來也是巧,我們從上京出來的時候,正好碰上林子哥,他知道我們要來巴旬,便特地在朵川扯了一匹布,托我們捎過來,說是這麽些年都沒有回來,給三爺裁兩身衣裳。”
徐三爺聽她們說起林山和朵川之後,便放下了心裏的疑惑,笑了起來,又讓自家媳婦去燒水待客。
“林子可還好?自打他去朵川,一晃都七八年過去了,我還以為他都忘了老家的這些老人了。”
羅天都生怕他開始憶苦思甜回憶往事,忙道:“林子哥挺好的,在朵川娶了媳婦,前年又添了個小娃娃。”
徐三爺聽到林山娶了妻,更高興了,連連點頭:“那就好,那就好,唉,當年跟著一起出去的,總算還有兩個過得好的。”
這話不好說,羅天都插不上嘴,只在一邊微笑著點頭不說話。不一會兒,羅三爺的媳婦覃氏燒了水過來,給給她們添茶水,摸到櫃子裏的茶葉盒時,看到裏頭已經空了,只得回來給幾人一人倒了一碗白開水,有些尷尬地用半生不熟的官話解釋道:“不巧得很,家裏茶葉正好喝完了,還沒來得及去買,怠慢客人了。”
羅天都忙道:“嫂子太客氣了,我在家裏也只喝白開水,嫌茶葉太苦,喝不習慣。”
覃氏得她解了圍,面上的尷尬之色減了不少,一邊給她斟水一邊問:“小娘子聽口音不像是巴旬人,來巴旬是走親戚還是做買賣?”
羅天都道:“其實是回來祭祖的,家裏原本是巴旬這邊的,只是自我爺爺那代起,便去了外頭討生活,這都幾十年過去了,家裏老人念舊,總念叨著想回來看看,只是爺爺年紀大了,經不得舟車勞頓,才由小輩們代勞,好歹也要去給祖宗上個墳燒柱香。”
徐三爺便不住地點頭,道:“正是,不管在外頭過得如何,家裏的老祖宗都是不能忘的。小娘子是巴旬府哪的人?”
羅天都故意皺著眉頭想了一想,道:“咱家祖籍乃是夷縣的,只是那些年日子太難過,實在沒法子,太爺爺才領著爺爺去外頭討生活的。”
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錯覺,聽她說起夷縣,徐三爺那雙渾濁的老眼閃了閃,然後才道:“這可巧了,小老兒也是夷縣的,原本東奔西跑,到處混口飯吃,後來老了,跑不動了,家裏的小子看我孤伶伶的一個人,叫我搬了過來,跟著他們一塊過日子,好歹有口飯吃。”
羅天都便誇了徐三爺命好,有個孝順的兒子和媳婦,覃氏在邊上聽了半天,面上神情有些欲言又止。
羅天都看得分明,便借口內急,向覃氏借茅廁一用,覃氏忙引著她去了。
“坐了這半日,怎麽不見府上當家的和小公子呢?”羅天都又問覃氏。
覃氏便道:“咱們普通百姓,哪裏擔得起小公子這一稱呼。家裏窮,孩子早早地就到木器行裏做學徒了,要過年的那兩日方能回來,孩子他爹在集市上打短工去了。”
說是打短工,也就是閑時去集上幫人搬卸貨物,且這活兒也不是天天都有,碰運氣罷了。
“嫂子也是夷縣人嗎?”羅天都又問覃氏。
覃氏笑道:“正是,不過我成親後不久,就搬到巴旬來過日了,夷縣那邊討生活太難。”
“怎麽個難法呢?”羅天都詫異地問,都說人搬窮,火搬熄,一般的人若不是日子實在艱難,絕不會搬離祖宅,跑到外鄉去討生活的。
覃氏倒真是個老實的,好心勸道:“小娘子,你們千裏迢迢來祭祖,心倒是好的,只是如今那邊不甚太平,你們還是早去早回,不要多做停留的好。”
羅天都就嘆了口氣,道:“來時也聽人講了,只是我和我爹都是在華溪那邊長大的,還是頭一回來這裏,咱家祖墳在那裏,我們都不清楚呢。”
覃氏想了想,出了個主意:“如今那裏亂得慌,但凡有點法子的,都搬出來了,你們一個外鄉人過去,實在不妥當。這樣吧,小娘子若是不嫌棄,等孩子他爹回來,讓他帶著你們去認路,他好歹是從小在夷縣長大的,路熟。”
羅天都來一這趟的目的,就是為了拐個熟人一起去夷縣,既當向導,也是翻譯,聽覃氏這麽一說,有些求之不得,幾乎是立刻就答應了:“嫂子,那咱們就說好了,我們在城裏還會再呆兩天,到啟程那日,我就打發人過來接大哥,工錢我就照著大哥平日裏打短工拿的工錢,我再加兩成。”
現在都是冬月了,一個多月後就要過年了,家裏正愁沒錢置辦年貨,巴旬到夷縣來回也得一個月,多少能掙些錢,貼補一下家裏。覃氏倒是也沒有推辭,爽快地道:“成,到時你來喚人就是。”
兩人商議妥當,回到屋裏,覃氏便將這事跟徐三爺說了。
徐三爺聽了,倒也沒有反對,只是面上的神情仿佛有些擔憂的神色。
【)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